

学院组织参加教育部“2022 年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参评学校线上培训会”
为落实《关于做好 2022 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的通知》(国教督办函〔2021〕82号)要求,做好评建工作,教育部 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于 1 月 24 日面向 36 所2022年参加合格评估的高校开展了“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参评学校线上培训会”。我院评建工作分管院领导、评估办公室、教务处、人事处、财务处相关 工作人员参加了培训会。
会上,教育部督导局评估监测处处长魏欢首先总结了以往评估工作中部分高校存在的问题:一是认识上有偏差,建设的意愿不强;二是态度上有偏差,出现数据造假、舞弊情况;三是效果上有偏差, 通关意识比较强,回头滑坡的现象严重。为解决上述问题,教育部 对 2022 年的评估工作提出了“统一思想,共同促进事业发展”“高 度重视,建立责任体系”“找准问题原因,加强制度建设”“严肃纪 律,杜绝材料造假”等四点要求。
教育部评估中心副主任李智从十个方面强调了合格评估工作对 高校建设的促进作用,分别是“促应用型的办学定位,促需求导向 的专业设置,促校企融合的培养方案,促产教融合的培养模式,促 能力导向的课程体系,促学生中心的教学过程,促实战性的实践教 学,促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促产学研资源平台,促持续改进的保障机制”。因此,参评高校应从以下方面做好评建工作:一是围绕地方性、应用型的办学定位,新一步理清办学定位和培养目标;二是 围绕“三基本”的底线要求,切实加强自评自建工作,担负起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的主体责任;三是确保数据材料真实准确,据实提交常态化数据,按照指标内涵统计数据。四是确保入校评估的动作规 范到位,严格遵守评估工作各项纪律,及时准确落实评估考查要求。
安徽大学党委书记蔡敬民做了题为“合格评估指标体系解读” 的报告。他首先从强调应用型办学定位,强调坚持内涵式发展,强 调加强党对学校的全面领导等13个方面归纳了合格评估指标体系的 特点。在此基础上,对 7 个一级指标、20 个二级指标、39 个观测点 的内涵进行详细解读,明确了专家对观测点考察的标准。通过正反 案例对比的方法介绍其他高校在评建工作中的有益经验和存在的问 题。尤其是针对教师基本信息、教学仪器设备值、教学经费投入等 常态数据造假问题进行“一票否决”的警示。
江苏理工学院党委书记朱林生就“应用型人才培养思路与实践”与参会人员进行交流。他首先从办学理念、培养目标、培养方案等九大核心要素入手,对应用型人才的内涵做出系统阐释。从人才培养定位、培养模式构建、合作办学的开展、现代产业学院的建设等几个侧面回顾了我国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在此基础上,他剖析了合格评估指标体系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导向,具体为:办学定位向“应用型”转变,专业结构向“需求导向”转变,培养方案向“产出导向”转变,培养模式向“合作教育”转变,师资队伍向“双师型”转变。最后,结合案例总结了参评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一是应用型办学定位的落实、专业布局与地方经济社会吻合度等宏观问题;二是培养目标的确立、应用型课程体系构建、实践环境创设等人才培养的具体问题。
成都工业学院党委书记严余松做了题为“用合格评估推动本科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走深做实”的评建经验分享。他提出要深入学 习评估指标的科学内涵,充分利用其指针作用推动教育教学发展:一是用指标找问题、找差距,抓准办学定位、关键数据统计口径、自评报告和数据分析报告撰写、人才培养方案、师资队伍建设、毕 业论文、试卷以及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和教学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二是用指标定任务、定目标,将这些问题依据指标类型梳理分类、 形成问题清单,提出具体解决办法和达成目标,进而将问题清单转化为任务清单。三是用指标落任务、定方案,按指标将任务分解、 落实到职能部门和二级学院,分层次、分阶段制定具体工作方案,加强督导检查,落实责任奖惩。在上述工作中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推进专业思政和课程思政体系的构建,完善规章制度、质量标准、专业特色等内涵建设,促进日常工作达标。
教育部评估中心信息处处长吴四九对《教学状态数据分析报告》的编写过程进行了解读。他认为,平台数据具有为参评学校提供数据画像、开展质量常态监测、辅助管理决策,为评估专家确定考察重点、提供判断依据的重要作用。同时,他还对数据分析报告中的“教学日常运行支出”“生均年教学日常运行支出”“生均图书”“生师比”“实践学分数”等重要指标的测算方法进行了详细解读。最后,他对编制分析报告提出了四点建议:一要加强认识、重视培训做好组织;二要做好计划、服从全局按时上报;三要落实责任,认真审核确保真实;四要强化应用,常态监测实现保障。
本次培训学习对我院有序推进评建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下一步我院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推动评建工作:
一是加强学习、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学校将统一下发本次培训资料,组织评估办和各部门开展业务学习。通过培训学习,推动全院师生端正态度、凝聚共识,对合格评估工作与学院“推进一流本科建设,深化本科教学改革”之间的同向关系认识到位,推动评估办、各专项工作组、各职能部门、系部上下协同、联动一体。
二是对照指标、自我诊断、制定方案。在准确理解指标内涵的基础上,利用状态数据分析正视基础、寻找差距。从人才培养全过程,从本科教学全方位,从学院发展全角度查找问题,形成问题清单、总体任务清单、工作目标和要求清单。广辟校外调研、校内研讨、专家咨询等多种渠道找准问题解决对策,制定建设方案。
三是融入日常、评建结合、跟踪检查。各职能部门和系部应将评建工作融入日常工作体系,将日常业务提升到落实学院办学定位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高度进行谋划,形成各部门、各系部的任务清单、责任清单、评建措施及条件保障清单。学院将通过专项检查、数据材料核查、校外专家诊断评估、模拟评估加强对上述任务指导与检查。
学院召开本科合格评估迎评准备线上培训会
为便于各迎评高校深入理解指标内涵和充分准备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月25日“麦可思教育科技有限公司”邀请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专家、工程认证专家李景芝教授做了“合格评估迎评准备概要”线上讲座。我院在行政楼2楼会议室设分会场,米佳副院长、评建办公室相关人员、各系部负责人参加会议。
李景芝教授通过“数据支撑线”“观测点合格线”“材料过硬线” “访谈形象线”“参观展示线”五个方面深入解析了合格评估迎评准 备工作。
“数据支撑线”就是要做到,“状态数据库”的填报工作应分工明确、培训到位、把关严格、佐证有效,采集过程应“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相结合,密切关注“师资”“教学日常运行经费”“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三项数据。填报数据在“数据库”“自评报告”“支撑材料”“校园网”“访谈”等5种载体上要做到前后统一。
“观测点合格线”应做到每个观测点都有具体部门负责牵头评建,争取每项观测点达标,容易达标的观测点争取体现特色亮点。在此基础上,他以“领导能力”“教学经费投入”等观测点为例,对指标内涵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解读。
“材料过硬线”要求“自评报告”初稿由职能部门完成,内容和佐证材料来自教学单位,确保学校的各项建设、管理成效在教学单位得到体现。避免数据前后矛盾、支撑材料不足等问题。其他支撑材料应保证数据真实、佐证有效,形成评建办、职能部门、教学院系三级佐证材料。他例举了以往评估中,试卷批阅和毕业论文(设计)撰写、答辩存在的种种问题,强调教学基础支撑材料务必确保规范。
“访谈形象线”要求学校充分做好模拟访谈培训,区分校领导、院系负责人、行政部门领导、专业负责人、教研室主任、实验室主任、专任教师等不同角色,有针对性地拟定、演练访谈要点。
“参观展示线”应注意“实验室使用记录”“实习记录”等台账填写规范,通过实验室台套、仪器设备使用情况、校外实习单位条件等展示办学条件,让专家形成良好的直观感受。
米佳副院长要求,评建办、各职能部门和教学系部应认真组织学习本次培训会内容,准确理解评估指标内涵,规范采集填报数据,对标观测点将评估要求融入常态工作,组织精干力量编写自评报告及其他支撑材料,细致演练专家访谈,认真筹划参观展示事宜,以“平常心、正常态”投入评建。
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办公室